《湖南新闻联播》头条 | (总书记来过我们这儿)常德河街:市井百态演绎“清明上河图”
2024-04-18 09:37:54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芒果TV | 编辑:王亚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790

4月17日,湖南卫视《湖南新闻联播》头条以《(总书记来过我们这儿)常德河街:市井百态演绎“清明上河图”》为题,报道了常德河街的历史变迁,以及常德丝弦、澧水船工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。

以下是视频和解说词:

原文视频

常德河街,因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、多样多彩的市井百态,被称为现实版《清明上河图》。3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市考察调研期间来到河街,察看各种特色小吃、特产、特色工艺品,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。沿着总书记的足迹,行走在河街,让我们一同感受千年古街的历史变迁,感受非遗里的美好生活。

锣鼓一响,好戏开场。一到周末,常德大小河街鸳鸯走马楼里,常德丝弦、汉剧高腔等非遗戏曲节目轮番上演。麻纸画、常德木雕、澧水船工号子等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,正在这栋四层的吊脚楼里,焕发勃勃生机。

在这里,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文化工作者,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,这里的丝弦、高腔、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,与时俱进发展好。

李庭婷是常德人,从小学就开始接触常德丝弦。大学毕业后,进入武陵区文化馆开始系统学习常德丝弦。在坚持“守正”基础上,李庭婷发挥作曲才能,进行曲目创新,她将常德丝弦与中国风流行音乐结合,编创丝弦版《青花瓷》。说唱rap近年在年轻群体中风靡,李庭婷就联合一群音乐发烧友,结合常德丝弦与说唱创作《0736常德young》,在社交平台爆火。

常德丝弦青年传承人 李庭婷:我从小就是听着我们的丝弦童谣长大的,所以我是觉得,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常德人,我会觉得很幸福的。传统艺术还是得回归于老百姓,多走进人民群众当中去。

在常德河街,麻石路两旁商铺林立,依稀可见当年戏院、洋行、会馆、茶楼、客栈遍布的盛况,俨然一幅现实版“清明上河图”。今年3月起,河街的游客比往年翻了一倍。

除了优雅的常德丝弦,还有粗犷的澧水船工号子。6人的小合唱,浑厚高亢,把澧水流域船工战狂风、掌稳舵的劳动场景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澧水船工号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黄苏平:过险滩的时候,都是声嘶力竭的,船老大声音都喊破……

今年70岁的黄苏平,出生在澧水河畔,从小听着船工号子长大。来到澧县文化馆工作后,黄苏平开始沿澧水走访临澧、石门、桑植等地,收集词曲唱调,整理成册。

澧水船工号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黄苏平: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,要把澧水船工号子传承下去。它代表的是我们常德人一种精神,一种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。

如何让非遗进入大众视野,真正“活起来”?面对这一时代课题,常德努力探索“非遗+文旅”“非遗+教育”“非遗+科技”的跨界新模式,桃源刺绣、麻质画、常德木雕等50余家非遗团队入驻常德河街,让国潮非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。

目前,湖南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项,省级560项,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1人。先后组织100多个项目和300余名传承人出访美国、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湖南非遗的影响力不断提高。

责编:王亚茹

一审:张耀文

二审:谌峋利

三审:邱伟

来源:芒果TV

媒体关注
品武陵
武陵新闻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